水润紧致销魂低吟
English| 中建网群|
公司快讯
公司快讯
集团新闻
国资动态
行业快讯
专题专栏
通知公告
公司快讯
首页>> 新闻中心>>公司快讯
水润紧致销魂低吟让牦牛产业“牛”起来
字号:[ ]

西藏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创新争先奖章获得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农业农村系统先进个人、全国科普工作先进工作者、西藏自治区优秀农牧业科研工作者、西藏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2023年度西藏工匠……凭借踏实认真的工作态度和扎实的专业知识,属于他的荣誉接踵而至。他就是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区农牧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巴桑旺堆。

出生于西藏日喀则萨迦县一个农民的巴桑旺堆,从小伴着牛羊长大,大学考入西藏农牧学院。1991年,巴桑旺堆进入自治区农牧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工作。

巴桑旺堆说:“参加工作后,我参与了‘江孜县牛羊寄生虫季节动态调查研究’项目,那时候西藏畜牧业科技基础数据缺乏,许多领域都未开展研究,我只能利用大学所学知识,慢慢钻研。”

那几年里,巴桑旺堆整天与牲畜的粪便、内脏打交道,虫种鉴定、统计分析、整理数据,成了他每天的功课。巴桑旺堆的努力没有白费,在他的摸索、研究下,首次全面系统地摸清了西藏牛羊寄生虫的种类和危害,提出改春秋两次驱虫为冬季一次性驱虫新技术,这项研究成果在高原牧区被广泛采用并取得显著效益。

成绩的取得,更加鼓舞了巴桑旺堆向畜牧业领域关键技术进行科研攻关。

“西藏是我国第二大牦牛主产区,牦牛遗传资源丰富独特,对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兴边富民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由于独特的高原气候,牦牛饲养周期长、生产性能低、牦牛出栏率低,科学养殖就显得尤为重要。”巴桑旺堆告诉记者。

为了改善牦牛养殖现状,发挥牦牛产业优势,巴桑旺堆常年奔忙在生产一线,通过对藏西北地区牦牛的种质资源特性研究,鉴定出一系列新的可能与牦牛高原适应性特征相关候选基因。经过多年研究,巴桑旺堆采取牛犊早期断奶催生母牛发情、“冬棚夏草、冬圈夏草”半舍饲育肥等措施,攻克了高海拔牧区母牦牛产犊率低的技术瓶颈,进一步缩短了牦牛的繁殖周期,加大了种用个体的利用效率。

聚焦自治区边境地区和高海拔牧区脱贫攻坚目标,结合牦牛产业技术需求,巴桑旺堆带领科研团队先后赴拉萨市、山南市、日喀则市、那曲市、阿里地区等地采集牦牛群体耳组织,深度挖掘鉴定阿里野血牦牛等优异遗传资源,进行群体近交系数测定及多样性评估,开展牦牛优秀种牛引进与种畜串换技术、牦牛“一年一胎”生产关键技术等研究。揭示了舍饲条件下提高牦牛繁殖效率的内在机制,建立了全舍饲条件下母牛高效繁殖、犊牛早期断奶、营养调控、饲养工艺等方面的集成技术体系和提质增效模式。

在巴桑旺堆和团队的努力下,我区全舍饲牦牛群体繁殖率达57.3%,犊牛成活率达92.5%,一年一胎率达到60%;犊牛生长至30月龄时,25%的母牦牛实现产犊,将牦牛平均生育年龄从4岁缩短至2.5岁;同龄公牦牛平均体重284.6kg,60%体重已超过300kg,将牦牛出栏年龄提前了2-3年。

同时,为满足牦牛肉全年均衡供给,巴桑旺堆带领科研团队在拉萨市当雄县和达孜区、林周县,那曲市嘉黎县开展了牦牛全舍饲错峰错季短期育肥出栏技术研究,提出了冷暖季生长期和育肥期能量和蛋白需要参数,育肥牦牛日增重达到750 g以上,头均增收1000-1200元,累计示范头数8000头,打破了传统放牧养殖模式,促进了牦牛集约化规模养殖,解决了放牧牦牛集中出栏上市与新鲜牦牛肉类季节性均衡供给不足的矛盾。

巴桑旺堆的故事不止于此。30多年间,巴桑旺堆始终肩负起推动畜牧业增产增效和农牧民增收致富的初心使命,常年奔走在海拔4500米以上广袤牧区乡村,不仅攻克了多项畜牧业领域关键技术难关,还将科技成果运用到高原畜牧业中,带动那曲市、阿里地区、拉萨市、日喀则市等地59万平方公里的农牧民依靠科技养殖致富。

“成果留在农家牧户,论文写在高原大地。”这是巴桑旺堆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近年来,巴桑旺堆与他的团队成员围绕高海拔牧区牦牛产业需求,以“三区三州”定点扶贫县为重点,在全区35个县(区)开展牦牛养殖场设计、牛群结构调整、牦牛本品种选育、牦牛适时出栏、错峰错季育肥、“一年一胎”生产、饲草料调制加工、养殖设施装备应用等方面的技术指导服务。截至目前,累计举办现场会5次,各类科技培训72期, 培训基层专业技术人员、农牧民等2300余人次;发放各类实用技术手册1万余册。

“我将继续坚守初心使命,加强政治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围绕西藏特色牦牛产业进行科研攻关,助推牦牛产业加速发展,为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应有的力量。”巴桑旺堆说。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网站地图 | 常用工具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纪检监督举报| 账款拖欠事项信访投诉
水润紧致销魂低吟版权所有